动态要闻

首页
动态要闻 院校动态

院校动态

校企协同育人 依托产业链建设学位点和专业

时间:2022-10-25 来源:高等农林教育分会 浏览次数:

华南农业大学一直秉承“为强农兴农蓄势,为农村振兴赋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和新业态为目标,通过科教协同产教全程融合,推进校地企的协同育人,共建产业学院 13 个,把学位点和专业建在了产业链上。

聚焦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集团、大北农集团、碧桂园集团、长隆集团等近 10 多家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建“华农大-温氏科创中心”“华农大 - 碧桂园农业科创中心”“华农大 -大北农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41 个,有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域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聚焦乡村振兴,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2015 年以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地方政府及温氏集团、大北农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产值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大型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7 个,校地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近 1000 个。合作范围覆盖全国 500 多个县(区)、2500 多家企业,绘就了一张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产学研合作网络。

工作举措

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理念引领、整体设计、制度保证、机制激励和开放共享”全链条协同育人新模式。将生产实际问题融入学位点、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实践实习、实践实训中,改变以往协同育人模式松散、单一、分割的困境,实现向规范、多元、协同育人培养的转变。

确立“三本位”融合和“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理念。一是立足社会本位、知识本位和学生本位,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科内在发展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完善资源配置及条件保障,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依托全产业链,聚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通过精准招生、靶向培养、溯源质控、三段轮训(企业 - 学校 - 企业),保证培养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层次领域人才。按照“一线问题 - 合作课题 - 研究选题 - 论文解题”的思路,选择与华农学科发展契合的 8 个重大领域,实施高层次的“农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设置农业领域“专项制改革项目”,开设多个聚焦产业创新班,有力解决专硕和学硕趋同化培养的问题。2018 年开始开设“专业硕士兴农班”,为参与校地校企共建科技校园、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式服务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教师单列专项研究生,实现校企教学、科研、基地、就业等全方位一体化合作。

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1 2 3 4 5”整体设计。依托“1”个大型的校企合作平台,至少联合“2”家大型企业,理清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专业实习与求职就业“3”个方面的关系,以协同育人理念、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协同实施专业教学工程、协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4”个协同为目标,采取师资互聘“双百计划”、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5”项措施,最终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发展模式。

建立以全过程协同育人培养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培养方案制定,在各教学环节进行实时、全方位和全程的监督,形成“检查、实时监控 - 评价 - 调控 - 反馈”的良好机制,建立健全个教学环节监控制度。此外,通过 4 年学习质量、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后表现建立毕业生的溯源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权利的对等、平衡利益诉求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激励。赋予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权利,平衡合作企业的共同利益诉求,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激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完善以师资互聘、平台的共建和课程共设为抓手的人才培养资源的开放共享体系。学校委派教授和专家参与合资企业的精英决策和技术研发,企业聘请合作企业高层管理与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鼓励“行业专家上讲台”、举办专题报告回、聘为校外第二导师等举措,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推进校企人员互聘“双百计划”。

典型案例

华农温氏模式。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的合作已延续 40 余年,合作模式也从学校走进温氏至今转变为温氏走进学校。通过创建示范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平台,采用“3+0.5+0.5”三段递进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建立“发现问题 - 研究问题 - 解决问题 - 提升效益”的闭环教学模式,成立校企协同专业委员会,构建四层次课程体系、五段式实践实训模式。在协同科研、协同育人、人才共享、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双赢的巨大成效。温氏走进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华农温氏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整合学校和温氏集团的优势创新资源,引进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人才与技术,打造一流的现代农业产学研科技创新和孵化转化平台,直接带动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到更高水平。同时共建广东畜禽种业集团,集聚最高精尖的技术与设备,突破种源“卡脖子”,以华芯生猪育种公司建设为起点,逐步发展家禽育种公司、水禽育种公司、做大做强做优广东畜禽种业,打造真正的“中国芯”。

协同育人服务广东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以人才科技赋能产业兴旺,兴农联农带农共同富裕为工作目标,需求导向、建好团队、整合资源、产出实效为工作要求,产科教深度融合,产加销全链支撑为工作思路,构建华南农业大学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学校组建了 80 支全产业链的专家服务团队,服务了全省 150 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选育与引进新品种 58 个,成立建设科技小院 13 个,研究生培养基地16个。对接 350多个岭南水果、花卉、茶叶、南药、畜禽等生产关键问题,助力新会陈皮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冠军,打响了茂名钱排“银妃”三华李品牌,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科技特派员 + 脱贫攻坚 + 研究生”新模式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创客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级孵化器。

(根据 2022 年 10 月 10 日高等农林教育分会 2022 年会暨第二届高等农林教育论坛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邓诣群教授的报告《校企协同育人 依托产业链建设学位点和专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