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院校动态
北京林业大学多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新人
时间:2021-06-26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 浏览次数:
北京林业大学依托学校农林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持续推进新农科专业建设与实践,加快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落地,探索新农科建设的新路径新范式,加强培养党和国家高质量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积极承担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双轮”驱动全面推进推动新农科专业建设与实践。
强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新农科背景下的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构建新农科背景下现代林草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精准对接林草行业发展,强化政策资源协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根蘖式”自我拓展、“嫁接式”转型升级、“植被修复式”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新造混交林式”等多类型一级学科之间或学科门类的交叉深度融合方式;以“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的新专业”为导向,开办经济林、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康养方向)等行业特色专业,申办生态学等专业。
推进农工交叉融合的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是优化基于需求导向和能力培养双驱动、农 - 工学科深度融合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启动风景园林本科虚拟现实教学及设计教学汇报系统建设;开设暑期国际联合课程、联合设计坊、花园建造节;推广“以赛代练、教研融合”的设计教学手段和科研探究式植物教学方法;推进联动化教学方式,组建校企协同课程组,开展本科生联合毕设及联合教学论坛。
二是建设农 - 工学科有机联动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团队,设置“三纵一横”课程体系,构建植物生态、规划设计、实践实训 3 条纵向主线,组建农 - 工学科协作式的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三是打造协同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多元化、多层次、高水平的实践育人基地,“农林生态环境”类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8 个 ( 建筑面积 2.27 万平方米 ),各类实验室等 139 个,充分满足学生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相关科研训练;建设“农林生态环境”类实习基地 40 个,其中国家级 4 个,省部级 3 个,校级实习基地 33 个;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2018-2021年获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0 项,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升级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率先建立数字景观实验室;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产学合作—协同培养—就业”三级实施体系。
实施基于产业需求的农文交叉融合复合型农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基于林业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农林 + 经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一是双向改革人才培养路径,构建适应全产业链人才需求的经管类和农林类知识体系。二是对林科类专业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能力体系培养进行了调整优化。三是分类强化复合能力培养,实施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弹性教学计划,选修课模块不设置特定课程。
融入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农林课程体系建设
实施大规模在线教学,贡献北林改革经验
致力打赢“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战役,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的引领支撑下,“用心、用力、用情”成功打造了“网联八方连心连线”在线教学“北林模式”,实现了大规模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实质等效。及时向兄弟高校特别是农林高校提供课程教材资源,分享在线教学经验,学校成为全国在线教学五所示范高校之一,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社会主要媒体及校内媒体累计发布新闻报道 600 余篇。
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形成标准化的特色课程体系。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制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等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认证国家标准,搭建了符合专业建设规范的标准化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坚持“少而精”, 以“思政与创新”为引领 ;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坚持“宽与用”, 以“基础与工具”为引领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坚持“整与分”, 以“知识技能需求相当”为引领。二是建设规范化、精品化的一流课程群。2018年以来,立项完成 112 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其中全国性慕课平台上线 72门、国际慕课平台上线 2 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2 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立项 8 个。
打造农林特色教材,奠基新农科改革实践
“十三五”期间,我校立项农业部、国家林草局规划教材 276 种,以来出版各类教材 158 种。高质量教材建设步伐持续推进,2017 年以来,7 种教材获得“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称号;8 种教材获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立项;申报各类“十四五”规划教材 258 种。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材建设立项中重点支持和鼓励教师编制数字化、立体化教材,2017 年以来,学校累计出版新形态教材 17 种。
强化示范引领,率先构建基于实践的农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标准体系
为了推动全国农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改革,加强和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我校率先编制农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同时,为了充分展示和分享新时代农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研究成果,组织全国农林高校汇编《新时代农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实践与探索》,共收集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 23 所农林高校的 58 篇研究成果,涵盖制度建设、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等新农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工作重点内容。
依托新农科专业建设,聚焦脱贫攻坚,开展创新实践示范
北京林业大学积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部署,发挥新农科专业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连续 4 年高质量完成了陕西等 6 省 28 个贫困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及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积极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为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智库作用。二是深入一线调查,撰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书籍 4 本,形成 10 余份咨询报告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同志的肯定,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减贫方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是承担北京市等的 20 多个市(县)政府委托的林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规划咨询任务,服务于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四是认真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具体行动,已在云南省昆明市等近 10 个州市,挂牌成立了林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林下经济专家团队工作站以及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林下经济全产业链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