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要闻

首页
动态要闻 全国动态

全国动态

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工作推进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

时间:2024-10-18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浏览次数:

在全国教育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五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之际,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工作推进会于10月13日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金码大厦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陈学庚,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科教育处干部张远,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曹志军、处长何志巍,浙江大学应义斌教授、江苏大学袁寿其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蔡焕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鲁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荣厚教授等专家组成员,湖南农业大学谢方平副校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李彦彬副校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朱立学副校长、武汉大学黄介生教授、河海大学陈菁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叶大鹏院长、四川农业大学许丽佳院长等教指委成员出席会议。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各专项工作组、秘书处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石河子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16所相关高等院校、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共6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领衔专家康绍忠院士主持。

康绍忠院士首先介绍了此次推进会的工作目标。他指出,“101计划”的实施应与新农科建设2.0紧密结合,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人才培养质量大提升,需要从几个关键点着手:首先是教材建设,教材改革应紧跟世界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反映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结构的新要求;其次是课程改革,打破传统讲授模式的束缚,将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讲课方式融入教学大纲,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建设好由专业出发走向综合能力提升的实践项目,促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塑造培养;再者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扩大辐射范围,让更多涉农高校参与“101计划”,以扩大其影响力和受益范围。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对各位专家的参与和支持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101计划”建设应树立起学科和行业标杆,对标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农业领域的体现和突破,一是纵向深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注入传统的领域中,滋生富含更多科技含量的新科技和新技术;二是横向拓展,农业的概念更加宽广,正向产业链贯通、多业态、现代农业服务等方向发展。教材建设应瞄准前沿科学,适配学科边界的变化,同时对人才的培养应从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

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科教育处干部张远代表高教司对加强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曹志军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材建设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秘书长牛俊教授汇报了专业计划的总体建设进展。智慧树京沪大区副总裁邱童介绍了网站平台建设情况。

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12个核心课程、12本核心教材及10个核心实践项目的牵头专家逐一进行了建设进展汇报,专家组和教指委成员就汇报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指导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指出,农业工程针对的对象主体是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庞大的群体,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和迫切。教育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而教材编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需要密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理论联系好实际,立足当前和未来,培养出有知识能力、有爱农情怀的拔尖人才。江苏大学袁寿其教授用“理论领先、行动扎实、初见成效、影响深远”概括了当前建设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强调教材编写要提高前沿性、前瞻性、引领性,全面推广教材使用范围,培养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领军人才。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谢方平指出,课程与教材建设要明确定位,既要考虑传统,更要突出未来,在交叉学科中强调农业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李彦彬强调,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实践项目实施不仅要体现高标准,发挥引领作用,还要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实践教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朱立学提出,“101计划”培养拔尖人才,应秉持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让更多应用型高校参与进来,让教材真正发挥作用。

下午,工作会分成四个小组,围绕课程涵盖内容、课程大纲、教材目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交流,进一步廓清边界,明晰内涵,提升效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蔡焕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鲁佳教授、浙江大学应义斌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宋正河教授分别主持了各小组研讨环节。各小组研讨成果具体,内容丰富。分组研讨结束后,返回总会场再次集中反馈和交流。

康绍忠院士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目前建设工作总体取得一定成效,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实践项目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秘书处将紧密对接,共同推动好每一门课程、教材和实践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高质量完成计划。他强调,在知识体系搭建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结合课程的特色来设计特定的教学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他指出,“四个核心”(即建设一批一流核心课程、一批一流核心教材、一批一流核心实践项目和一支高水平核心师资团队)中前三个已初步形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思考如何构建高校相关课程核心师资团队,为课程的应用辐射和持续改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