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院校动态
南京农业大学促进毕业生就业 厚植农业情怀 投身产业振兴
时间:2022-07-13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
工作举措
南京农业大学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要求,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大力拓展就业岗位,把就业资源“联”起来
学校引导党政干部和相关教师走进行业、走进企业、走进园区,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提供更多优质、精准的就业信息,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点对点联接,提高双方的匹配机会和效率。启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带头走访企业,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带动学校全员深度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学院“一把手”及班子成员积极落实走访行动,制定走访方案,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创业的岗位和机会。专项行动期间,我校共走访企事业单位近 200 家,新建立就业创业基地近 100 家,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岗位近 10000 个。
全力提升就业质量,让就业格局“大”起来
学校开拓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农业高校,巩固农业与涉农领域的优势阵地,体现学生核心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的优势。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与 20 家知名企业开展 “企业课堂”项目,邀请多地政府部门来校开展“名校优生”项目宣讲,建设学校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品牌,实现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领域的人才布局,增强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和贡献度,实现了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连续七年的持续提升。
加快完善督查机制,让工作责任“实”起来
学校进一步完善对学院就业工作的督查。健全学院就业质量报告制度,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工作进展、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发挥就业大数据对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学校对 7 个本科专业的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开展学院就业工作专项督查,通过完善就业工作通报、约谈、问责机制,确保就业工作落实到位,真正推进“稳就业”措施落地见效。
典型案例
2022 年,南京农业大学围绕“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把“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作为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的价值导向,积极引导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厚植农业情怀,引导毕业生立志做强农兴农的奋斗者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南京农业大学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毕业生强农兴农的梦想在祖国大地上闪光。
用新校歌彰显南农精神。毕业典礼上,南京农业大学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提出的“强农兴农”写入歌词的新校歌,毕业生立下铮铮誓言:“弘扬母校传统:诚朴勤仁,求实创新;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志存高远,敬业乐群,誓为母校争光。铭记老师教诲:献身祖国,服务人民;与时俱进;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奋斗终生。”
用“秾文化”引领报国志向。为凝聚大学生科技报国、强农兴农的坚定信念,南京农业大学开启了“秾文化”系列特色活动。一是推出“秾华 40 年”专题宣传,用沈其荣、钟甫宁、侯喜林等一位位在农业领域专注耕耘 40 年名师学者的动人故事,记录学校在建设道路上的时代秾华,弘扬南农人对“农业强国”初心的坚守与担当。二是开设“秾味思政课”,如《尚茶》《尊稻》等,让学生在“品茶论稻”的专业课程学习中,细细品位农耕文化之道,立“农之为大、为国为民”的大爱大德,做“知农爱农、顶天立地”的时代新人。三是讲好“秾家故事”,积极培育话剧《红船》《北大荒七君子》等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南农品格的优秀原创文化产品,让一代代南农学子接过历史深处传递的精神火炬,照亮农学人的奋进和方向。
深耕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勇敢做“三农”事业的领军者
南京农业大学不断加强高等农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努力培养引领未来中国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打造“金善宝书院”创新型本科生人才培养新高地。南京农业大学在原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成立金善宝书院,每年面向农业学科选拔 180 名优秀本科生入院,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及跨学科、跨层次的学习环境,培养本硕博贯通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未来能如金善宝老院长一样,成为农业领域卓越领军人物。2022 届毕业生中,有 80% 的学生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
探索“麻江产业振兴”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在定点扶贫县贵州麻江创建了“一校对一县”研究生工作站立体新模式,每年有十个学院的20 多位农业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汇聚在麻江的田间地头,立体服务地方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及乡村文化等多个产业,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途径,既培养了知农、爱农、兴农的优秀人才,又全方位助推麻江成功脱贫和多个产业发展。
强化平台建设,推动大学生勠力做产业振兴的实干者
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农业行业岗位的实践性要求高,学校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强化对学生就业前的实习实训。校院两级积极建设 150 多家品牌“就业创业实习基地”,通过“优企开放日”“优企暑期行”“优企俱乐部”等形式选派在校生参加涉农优质企业的各类交流、竞赛、课程、轮岗实习等活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深化企业文化认知,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打造毕业生就业“直通车”。
强化市场平台建设。2022 年农业行业规模化发展对人才需求旺盛,在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创新推出“云线下”毕业生求职新模式。学校与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各市、区人社部门联合举办“云线下”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克服了因疫情带来的企业出行不便等因素,实现了企业线上招聘,学生线下聚集的新模式,并通过“云线下”的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入职。近年来,我校近 60% 的农科毕业生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康中国行动。